在公司上下全力以赴沖刺四季度,決勝全年目標任務的關鍵時刻,在另一個“主戰場”——脫貧攻堅工作也進入到最后決戰階段。公司2020年初選派到靖西市新甲鄉孟球村擔任駐村工作隊員的甘彩明同志,利用自身曾在金融部門工作過的優勢,指導幫扶對象和困難群眾辦理小額扶貧貸款,發展脫貧產業。半年多來,他由點到面,多向發力,全力幫助群眾脫貧致富,工作成效得到群眾和駐地政府部門的高度認可,靖西市電視臺對他的先進事跡專題進行了跟蹤報道。
深入調研 了解群眾所思所盼

入戶了解情況
孟球村是個深度貧困村,位于靖西市西北部25公里處。該村有5個自然屯9個村民小組共362戶1372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165戶658人,2014年退出戶19戶81人,2015年退出戶26戶105人,2016年脫貧戶1戶5人,2017年脫貧戶16戶69人,2018年脫貧58戶238人,2019年脫貧37戶141人,截至目前該村剩余未脫貧戶7戶15人,貧困發生率為1.38%。
甘彩明從小就從農村長大,在村里他雖然是年紀較大的一名扶貧工作隊員,但是特別能吃苦耐勞,起得早,干到晚。到孟球村才半個月,在駐村第一書記的帶領下,他就完成了本來需要一個月才能完成的走訪任務,排查了全村內全部165戶658人基本信息情況,對群眾反映的問題牢記在心,想方設法為群眾解決實際問題。
他走遍孟球村各個村民小組,摸清幫扶對象的家庭情況與貧困原因。經過調研分析,他發現大部分貧困群眾都有創業的意愿和干勁,但是制約經濟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產業啟動金,并且普遍對扶貧信貸辦理知識和流程缺乏了解。甘彩明利用自己曾在金融部門工作的經驗和知識,向群眾廣泛宣傳推介信貸知識,為群眾申請小額扶貧信貸提供方便,努力打消群眾的思想顧慮。
由點到面 產業發展不斷壯大

村民踴躍申請扶貧貸款
宣傳做到位了,但群眾的觀望情緒還是比較重,大家都不敢做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甘彩明思來想去,決定采用“由點到面”的方法,先找到一個突破口,形成示范效應。他首先“盯上了”金控公司董事長、黨總支書記趙伯廷結對幫扶的貧困戶李秀逢。李秀逢全家6口人,只有夫妻兩個勞動力,上有老下有小,為了養家他只身外出務工達10余年之久,2018年才脫貧摘帽。隨著年紀漸長和長年飽嘗離家之苦,今年初他決定回家發展養牛業,用多年打工的積蓄買了6頭牛,后來想建新牛棚擴大養殖規模,可是苦于資金不足。甘彩明了解情況后及時向他推介了小額扶貧貸款政策,并為他申辦了相關信貸手續,幫助李秀逢順利辦理了五萬元扶貧貸款。如今,一座嶄新的能容納30頭牛的養牛棚已經建成,下一步他計劃再申請貸款擴大養殖規模,脫貧致富奔小康。
榜樣的力量是巨大的,看到李秀逢順利辦理到扶貧貸款,養殖規模不斷擴大,生活越來越有奔頭,村民們都對甘彩明和駐村工作隊信任有加,紛紛找到幫扶干部咨詢和辦理小額扶貧貸款創業或擴大產業規模。駐村半年多來,甘彩明已為全村30多戶村民辦理了總共150多萬元的產業扶貧貸款,帶動了村里養牛、養豬、山豆根種植等產業的發展,農戶收入不斷增加。在同事眼里,甘彩明不僅是一位扎實工作的小額扶貧信貸宣傳員,也是群眾發展種、養殖業的指導員。

李秀逢家的牛群和新牛棚
多向發力 幫助群眾脫貧致富
甘彩明通過幫助扶貧戶辦理貸款,帶動了村里一批群眾發展養牛、種桑養蠶、養雞、養豬等產業,脫貧致富的基礎進一步夯實。他還積極向派駐單位推介貧困戶生產的大米、西瓜、花生、紅薯等扶貧產品,千方百計幫助群眾增加收入。據統計,派駐單位年內共購買扶貧產品兩萬多元,并向新甲鄉捐贈了價值兩萬元的抗疫物資。
為實現“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甘彩明在駐村第一書記帶領下,積極動員村內有勞動能力的村民到外面務工,解決了部分貧困群眾就業問題,累計為30多名貧困戶勞動力解決了就業問題,增強他們務工致富的信心,讓他們勇敢走出大山、脫貧致富。

幫助村民售賣土雞和西瓜
今年還剩最后40多天,公司距離全面完成全年目標任務還任重道遠,孟球村也還有7戶15人尚未脫貧摘帽。公司上下將繼續發揚“白加黑”“5+2”精神,采取非常措施、非常辦法,堅持雙線攻堅、雙線作戰,確保奪取雙線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