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實現2020年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體目標,公司按照自治區和集團公司關于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部署和要求,繼續選派駐村幫扶工作隊隊員到靖西市扶貧點工作,公司員工韋祎積極響應公司工會號召,于今年10月自愿前往靖西市新甲鄉大進村開展扶貧工作。
韋祎是一名剛碩士畢業的海歸學子,也是一個地道的90后。從高度發達的英國倫敦到默默無聞的靖西鄉村,他在疑惑與質疑聲中開始了角色轉變;從海外求學的游子到海歸扶貧工作者,他帶著全球化的視野思考改變鄉村面貌的對策;從暢游在知識的海洋到埋頭于田疇鄉野,他用踏實勤奮的態度為基層群眾奉獻自己的青春和才智。
巨大差異產生自我懷疑
前往大進村的心情對于韋祎來講,更多是期待與好奇,腦中浮現著“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詩情畫意。但是,幸??偸嵌虝旱摹.斳囎玉側肟h城、當他踏上大進村的土地、當他見到第一書記與駐村干部時,剎那間明白了,這里不是陶淵明所謂的“桃源仙境”,更沒有怡然自得的心態,只有艱苦樸素的環境以及脫貧攻堅的各種難題。
大半年前的他還在英國接受著高等教育,擁有羨煞旁人的發展環境和就業優勢,在公司上班也有著干凈、舒適的辦公環境以及積極、活躍的氛圍。在接受駐村開展扶貧工作任務時,他內心也曾有過疑問,能否做好這份工作,扶貧工作有意義嗎……。進村后,最令韋祎震撼的是看到一位上了年紀又沒有經濟來源的老人家里,屋頂是茅草蓋的,完全的木質結構,木頭表面斑駁陳舊,與老人一樣歷經滄桑。屋里又暗又矮,如非親眼所見,像韋祎這樣來自省會城市、家庭條件優越的年輕人完全無法想象到,還有人這樣為了溫飽而掙扎。艱苦的工作條件、簡陋的生活設施、連網絡信號都時斷時續的通信手段,一度讓他對駐村扶貧這一選擇產生了動搖和掙扎。
扶貧瞬間觸動人心
然而在扶貧路上,從不缺少感動溫暖的畫面。一個個觸動人心的瞬間,拼湊成暖心的扶貧故事,使他在扶貧路上收獲了滿滿的溫馨與感動,也堅定了他“脫鞋下田”的信心和決心。
村里的小孩子每一次見到韋祎進村,都用最響亮的聲音跟他打招呼,但凡每次下鄉入戶,孩子們都會自覺的帶路,他有時候會帶些糖果和餅干給他們,孩子們仿佛過年一般,開心得不得了。這些簡單的快樂與天真的笑容一直印在韋祎的腦海里。鄉親們也是特別熱情,他入戶安裝扶貧信息公示牌,每家每戶都邀請他喝口茶、吃吃飯。印象最深的是,一位獨自在家的老婆婆硬是要塞給他自己都舍不得吃的土雞蛋和剛收獲的柑橘。在韋祎心中,那些土雞蛋和柑橘雖然價格不貴,但是最珍重的東西,像老婆婆這樣的貧困人口,需要更多的是平時的點滴關心與噓寒問暖。

韋祎走訪貧困戶
充分發揮海歸優勢
一個月短暫的駐村經歷,讓韋祎有了深刻的切身體會。他說:扶貧工作關鍵在基層,若要想助力脫貧攻堅,一定要接地氣。比如,深入群眾中去,積極走訪各家各戶,了解基本情況。發展集體產業、綠色農產品進城,可持續扶貧增收項目,體現了共享、循環、可持續等思維優勢。事實上,很多貧困村民既樸實又勤勞,往往只是缺少致富的思路。大進村漫山遍野的油茶花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如若把油茶產業、鄉村旅游、農家樂等項目統籌規劃,將農產品、鄉村旅游等與互聯網結合,那么脫貧增收的勢頭將會十分強勁。他也可以利用起自己的語言優勢來助力脫貧攻堅,國外的留學經歷讓他可以熟練地用英語與人交流,助力農產品對外推介以及銷售洽談,為桂貨出山、出國作出貢獻。廣西是脫貧攻堅主戰場,韋祎希望通過產業與科研帶動靖西,甚至是廣西的發展,讓貧困戶一同邁進小康。談到這些,他的臉上露出了自信的笑容,充滿了對未來的憧憬。
扶貧工作頗具成效
據韋祎介紹,大進村在冊貧困戶119戶,共計454人。至2017年底,貧困發生率為1.59%,2018年底,貧困發生率為0.76%,2019年底,貧困發生率0.56%,是全鄉貧困發生率最低的貧困村。現未脫貧2戶8人,將于2020年全部脫貧。
當前,大進村生態養殖場飼養土雞1500羽,每年養殖2-3批,充分利用周邊山林和荒地進行散養。養殖場采取“黨支部+村集體”的模式,圍繞土雞生態養殖,疾病預防,雞舍管理等技術進行展示,并充分發揮“以點帶面”的作用,引領全村科學養雞產業的發展,為壯大集體經濟和促進群眾增收作出貢獻,確保2019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萬元以上。
駐村工作任務暫時結束,韋祎回到公司,每當同事問起“你們在村里扶貧都干了些什么,有效果嗎?”對此,韋祎不再疑慮,肯定的回答他們:“我們做了很多實事,不說成績有多顯著,但至少讓我們村的貧困戶都享受到了黨和國家的扶貧政策!”
殿堂和田壟之間,韋祎選擇了后者,腳踏泥濘俯首躬行,在荊棘和貧窮中拓荒,灑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種子叫理想。其實,像韋祎這樣的扶貧工作者比比皆是,你、我、他都是扶貧大家庭的一員,但如果每個人能堅定信念、統一目標,星星之火也可燎原。韋祎表示下一步將再鼓干勁,盡職盡責,為贏下這場扶貧攻堅戰貢獻他自己的一份力量。

韋祎在填寫扶貧資料